我開始日夜摸索,醒著或夢著,象是眺望見時有時無朦朧的幻影。好長的時光啊!猛古丁地眼前居然從石巖縫里生出一枝蔥綠的嫩芽——我要寫戲。
我覺得這是我一生的道路,在我個人的光怪陸離的境遇中,我看見過,聽到過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態(tài)。無法無天的魔鬼使我憤怒,滿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,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淚。我有無人像要刻劃,不少的罪狀要訴說。我才明白我正浮沉在無邊慘痛的人海里,我要攀上高山之巔,仔仔細細地望穿、判斷這些叫作“人”的東西是美是丑,究竟有怎樣復雜的個性與靈魂。
從下種到結出果實,大約有五年,這段寫作的時光是在我的母親——永遠使我懷念的清華大學度過的。我寫了許多種人物的小傳,其數量遠不止《雷雨》中八個人。記不清修改多少遍廢稿,這些殘篇斷簡堆滿了床下。到了1932年,我在清華大學三年級的時候,這部戲才成了一個比較成形的樣子。
我懷念清華大學的圖書館,時常在我怎樣想都是一片糊涂帳的時候,感謝一位姓金的管理員允許我,進書庫隨意瀏覽看不盡的書籍和畫冊。我逐漸把人物的性格與語言的特有風味揣摩清楚。我感激“水木清華”這美妙無比大花園里的花花草草。在想到頭痛欲裂的時候,我走出圖書館才覺出春風、楊柳、淺溪、白石、水波上浮蕩的黃咀雛鴨,感到韶華青春,自由的氣息迎面而來。奇怪,有時寫得太舒暢了,又要跑出圖書館,爬上不遠的土坡,在清涼的綠草上躺著,呆望著藍天白云,一回頭又張望暮靄中忽紫忽青忽而粉紅的遠山石塔,在迷霧中消失。我象個在比賽前的運動員,那樣忙迫緊張,從清晨趕進圖書館,坐在雜志室一個固定的位置上,一直寫到夜晚十時閉館的時刻,才怏怏走出。夏風吹拂柳條刷刷地撫摸著我的臉,酷暑的蟬聲聒噪個不停,我一點覺不出。人像是沉浸在《雷雨》里。我奔到體育館草地上的噴泉,喝足了玉泉山引來的泉水,我才知道我一天沒有喝水。
終于在暑期畢業(yè)以前寫成了。我心中充滿了勞作的幸福。我并不想發(fā)表。完成了五年的計劃便是最大的獎勵。我沒有料到后來居然巴金同志讀了,發(fā)表在1934年的《文學季刊》上。
寫《雷雨》這段歷程是艱苦的,可也充分享受了創(chuàng)作的愉快。
那時我二十三歲,現在七十四了。我十分想念當時許多同學,有不少已是當今世界聞名的科學家、史學家、考古學家、文學家……都是為祖國爭光的學者。他們沒有辜負清華大學的栽培與陶冶,沒有浪費那么可愛的青春。
我時常思慕這些鬢發(fā)蒼白,為人類獲得世界高度成就的同學們。我為母校——清華大學以及諄諄教育我們的師長們自豪。我們不愧是炎黃祖國的子孫。(1984.7.8.于上海)